我的账户
易通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易通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易通网公众号

易通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买游戏本只看显卡?一不留神就做大怨种

2022-03-05 发布于 易通网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前几天和朋友打电话,他向我炫耀了一件事。

“我买了一台新的笔记本,3060显卡能打游戏了。”

我再问其它配置都是啥,他也说不清楚,反正那台电脑花了快一万块钱。。。

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糟了他该不会是做了大冤种吧。别看有些人游戏玩得多,但对电脑了解属实七窍通六窍。

就像我前阵子回归剑三,那些亲友们说起电脑配置也就知道处理器和显卡,还有内存。春节活动送个RTX30系列显卡游戏本就超级满足,毕竟她们大多数时候除了开着顶配截图。

根本不在意游戏到底会不会卡顿,打得爽不爽。。。

基于这种种状况,于是我就想简单聊一聊,买游戏本都有哪些隐晦的坑?

>/CPU显卡的话术套路

初次接触游戏本和对电脑不甚了解的顾客,属于老板和客服导购们最喜欢的类型。

在他们眼里,你不亚于那些独自买手机,只听到有256G大内存就认为又高端又好用,着急掏出钱包的中老年人。

抛出一个i5或者i7处理器,再说句“这是独立显卡”。。。然后可以在旁边静静看你像亮剑「有胜阅兵」那样心满意足。

独立显卡=能打游戏。。。没毛病。

一般会被这种套路忽悠的,大概率不会买到什么正经游戏笔记本。

比如那种低压处理器+入门级GTX/RTX显卡(可能是GTX1650)当然现在又加入了RTX3050这样的新型韭菜机。。。

以及动不动拿着英雄联盟和绝地求生那些游戏当宣传素材的,都不正经。

正经游戏本肯定不会给你什么低压版本处理器,最起码芯片型号后面会点缀一个“H”字母,代表着高性能。

在这些话术的套路里,你不主动问他就绝对不会告诉你处理器的型号是什么意思,所以小白就会简单比较。。。数字的大小。

以英特尔家的芯片为例,i7-11600H和i7-10870H乍一眼看去好像前面的比较牛?

其实i7-10870H的性能要更强一点。

因为600和870才是芯片的具体型号,而11和10只是代表它们分别属于第几代产品而已。。。

而在处理器的迭代上,现在已经到第12代了。所以我的建议就是,至少你要选择高性能处理器,然后尽可能选择最新一代的产品。

万一有人拿着一台前几代处理器的游戏本向你推荐,建议直接结束聊天。

>/屏幕可太好忽悠了

事实上游戏本除了处理器和显卡,可操作的「性价比空间」仍然非常多。

就好比屏幕。像分辨率和刷新率这种参数,往往都被厂商尽可能放在显眼的地方,反复强调。大家也比较了解了,玩FPS上高刷否则分辨率优先。

据我所知,除了设计和影像专业的人,一般人已经被教育到会忽略色域这一类的参数。

或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家没打算让你看懂:要么“72%NTSC”,要么“100%sRGB”,或者干脆来个“DCI-P3”。。。

也不说啥意思啥效果,怎么可能不懵圈?

其实色域就是指屏幕的颜色范围大小,越大色彩就越真实。

虽然有几种不同的标准,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记住,100%sRGB≥72%NTSC。

sRGB的颜色范围基本上绝大多数都被包含在NTSC中,所以很难看出这两者之间的色彩表现力有什么差别。

如果你遇到的电脑屏幕色域标注的是DCI-P3或者100%sRGB,那么还不用担心太多。

可要是遇到72%NTSC那就是另一回事了,NTSC的色彩覆盖范围比sRGB大了很多。可以换个角度理解:NTSC是1-10的数字集合,而后者是0-7的数字集合。

你永远都不知道厂商口中的72%NTSC到底包含了多少sRGB,如果运气好,那么还有可能和100%sRGB没什么太大差别。

如果运气不好,那就意味着你的画面一定会存在颜色缺失的问题。

我在网上随便找了一款售价九千多块钱的游戏本,参数屏幕色域一栏标注是72%NTSC。

但在商品详情页的大海报里,屏幕部分的展示只重点标注出了「144HzIPS」,这样显眼的位置却对色域的事绝口不提。

这可是9000+块的电脑啊啧啧。。。NTSC属于早期更适用于电视的标准了,这年头还放出来。

换句话说你是在赌厂商到底是不是心虚。。。

所以,对于那些只敢标称NTSC而不提sRGB的屏幕,我的建议是不要赌。

至于屏幕材质的部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电脑屏幕都是用的「IPS技术」屏幕,这种技术主要就在于能还原相对准确的色彩,属于专业显示器的技术。

除了喜欢漏光外,没有什么太大的缺陷。

或许你还能看到使用TN软屏的电脑产品,它的屏幕响应速度倒是很快,只是在色彩上一般都存在一些不足,属于中低端产品使用的屏幕。

所以在满足了刷新率和分辨率的前提下,色域也符合要求,遇事不决选IPS就对了。

>/哪有什么散热黑科技

另外对于游戏本来说,散热也是一个大问题。

首先游戏本是以硬件性能著称的,所以机身发热甚至长时间维持高温,都是特别正常且不可避免的事情。

而且这是你从产品参数表、详情页,甚至买到手第一次高强度使用之前,都没有办法直观感受的东西。

目前游戏本绝大多数采用的方式是风扇+热管+散热板+散热孔的组合。

散热本质上其实是一个物理问题,目前还没有什么办法能在不影响性能的条件下通过其它什么科技手段来解决。

只能通过看它热管、风扇的数量、散热板的面积大小、散热孔的开孔位置和多少来确定厂商在散热上下了多少心思。

有些厂商总喜欢说什么“散热黑科技”,又是冰川又是霜刃2.0的,用一个又一个的话术不停地忽悠大家。

但无论他怎么说,其实还是上面说的那几种散热的手段,最多再加个液冷。因为厂商自己也明白,所谓的黑科技目前根本就是个错误答案。

还有一种套路是:偷换概念。

有些游戏本在宣传的时候,会向人们展示实际散热情况,有点类似下面这张图。

但有时候,厂商给你看的是机身的表面温度,这并不能证明所谓散热性能强大。

因为机器散热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性能功率的释放程度。假设一台电脑165W功率,表面温度有40℃;另一台电脑240W功率,表面温度有50℃。

你不能因为40℃<50℃就认定前者散热更好,因为后者可能配置更高打游戏会更爽快一点。而且,厂商让你看到的也有可能只是入门版或者阉割版的产品。

这种感觉有点类似2000块的旗舰手机你觉得很便宜很棒,点进去才发现那只是最低配。

你唯一可以相信的是,如果一款游戏本的表面温度高得吓人,那顶多说明了它的温控有点糟糕。。。

>/硬盘只管空间大小

我们一般只会关注它用的是什么类型的硬盘,存储空间有多大。这也就给了厂商们玩套路的空间。

一般情况下正经游戏本已经不怎么会给你机械硬盘了,除非有特别大的容量要求才会遇到固态+机械硬盘的组合。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很隐晦的地方,比如接口。

没想到吧?连硬盘部分你都要和厂商斗智斗勇。

硬盘的接口简单概括大概有:SATA机械&固态硬盘、M.2固态硬盘、M.2NVMe三种。

第一种SATA接口硬盘的情况下,即使接口相同,固态的性能依旧甩出机械N条街。这种取决于硬盘本身的差别,相信大家都很好分辨。

重点就在于M.2接口下的固态硬盘,有没有“NVMe协议”支持,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差别。

简单理解就是,没有NVMe协议的就像正常状态下的网盘下载,而另一种则是开了包年超级会员。

总的来说,M.2固态NVMe>M.2固态>SATA固态>SATA机械。

如果不幸踩中了这些坑,那么事后想起来心里总会有几个疙瘩,尤其是发现别人花了同样的钱却没有被套路。。。

除此之外,还有类似“号称机械键盘却没有轴”、“装了两个内存条却发现是单通道”、“也就听个响的音响”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几乎不会出现在商品详情页上的参数,而你去问客服很大概率也不会给你任何明确的答案,甚至怀疑你别有用心。

虽然内行人能通过DIY方式自己解决,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做不仅麻烦,而且也失去了厂商的保修服务。

其实厂商能哄着大家玩,主要还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只要消除了这种信息差,谁都没办法轻易忽悠到你。。。

所以在购买之前,一定要非常明确自己的各项需求,不要管中窥豹。最好是找个熟悉了解的小伙伴花点心思帮你看一看。

不要觉得挑贵的买就肯定没错,也不要觉得为了买一台游戏本刨根究底,感觉似乎有点变得“钱少事多”斤斤计较。

如果等到发现吃亏,难受的可就剩自己了。

所以,祝愿大家都能买到真正合适又实惠的电脑。

撰文:世宇:面线

图片、资料来源:

Google图片淘宝、京东商城

论坛:https://bbs.saraba1st.com

现在入游戏本需要回避哪些坑?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易通网
    1970-01-01
  • 易通网
    1970-01-01
  • 易通网
    1970-01-01
  • 易通网
    1970-01-01
  • 易通网
    1970-01-01
  • 易通网
    1970-01-01
易通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易通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易通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易通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