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看影视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douyaokan.org 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打造了一支思想纯洁、一心为民、身先士卒的党员队伍,成为亿万中国人民的卓越领导团体。 谁知到了建国后,张子善、刘青山等高干事件,给执政的共产党敲响了警钟。到了大运动时期,上上下下又不乏利用动荡攫取权力的各路人马。 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得不回过头来认真审视整个党、政、军系统,到底谁才是革命事业中信得过的战友、接班人,能够在长期的手握重权之下,坚守信念,不受腐蚀。 吕端大事不糊涂 在1971年9月之后,尽管外交危机最终得到了妥善解决,毛泽东接下来却要面对一个巨大的难局:谁来接管整顿日益混乱的中央军委、以及整个中国的数百万大军。 军队是国家安全的奠基石,只要军队稳定,中国就不会发生大乱子。 综合考虑统帅军队需要的地位和威望,毛主席的选项实在十分有限:只能在在世的几位元帅中挑选。 这些元帅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已再次经受住了考验,毛泽东需要考虑的,是究竟谁的政治水平最高、最能团结大多数、稳定大局。 毛泽东想起了自己亲口给一位元帅曾经做出过的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1922年6月,国民北伐军第一次出征,时任粤军总司令的陈炯明趁着广州城内兵力空虚,发动叛变,炮轰孙中山的总统府,使他寸步不离守卫孙中山五十多天,直到安全撤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共政变时,同为黄埔创校元老、具备佩剑进入蒋介石卧室殊荣的他,坚决抛弃身在国民党的高官厚禄,通电反蒋。 ——最为惊心动魄、足以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次,要数1935年9月9日,仗着自己兵力、装备强于中央红军的张国焘终于下定决心要分裂党和红军、独自南下的时刻,是他截获了张国焘发给部下的密电,并冒着生命危险告知毛泽东北上脱险。 多年以后,毛泽东回忆起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说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相比其他几乎大半辈子泡在战场上、凭借卓越战功取得军衔的将帅们;他是仅有的能和罗荣桓相似、以作训、参谋、推动国共合作等重大政治事务贡献获得的元帅军衔。 思虑已定,毛泽东从湖南召回了这枚定乾坤的要棋:叶剑英。 以副主席身份回到军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叶剑英没有让毛泽东失望:在叶帅巨大威望和人脉资源支持下,军队没有发生动乱,并迅速开始转向正轨。 作为文武全才、叶剑英肩膀上挑起了更多重担:毛泽东和周恩来委托他先后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参与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总理田中角荣;同时要抓紧推进军队现代化、革命化。 1973年初,这位大权在握的现代吕端终于又做出一个决定将来中国命运的选择:促成邓小平,为此他数次奔波于毛泽东、周恩来之间。 叶剑英和邓小平以前并没有十分密切的交往,但他记得毛主席曾亲口说过:"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他跟我一样,不是没有缺点,但是比较公道。他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 1973年4月12日,邓小平回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的一个宴会上露面。叶剑英专程利用书信和面见毛泽东的机会提出,请邓小平参加和主持军委工作。 英雄相惜 叶剑英请邓小平出山,除了大公无私的情怀,也是出于对国家局势的极度忧心忡忡。 建国20多年来,毛主席、周总理这对亲密战友的敬爱称呼深入人心,不可分割,然而到了现在,周恩来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先后患上心脏疾病和癌症,他曾对邓颖超说:"我一到早晨八时左右,精神就不行了,手发抖。" 1974年6月1日,周恩来入院治疗,关系国计民生全局的国务院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 叶剑英多年以来,一直主管军队事务,和周恩来统领的国务院交集并不太多。眼下国务院里亟需一位信得过的助手分担政务,但叶剑英并不适合这个位置。 谁有能力和资格来接替周恩来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叶剑英和毛泽东想到了同一个人。 从1974年8月到1975年月,毛泽东先后作出并重申了安定团结、学习理论反修防修、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三项指示。 而本来能够把他的指示不折不扣变为现实的周恩来,膀胱癌已经发展到晚期,病情急剧恶化,生命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 邓小平终于临危受命,在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开始主持国务院工作,并提出大刀阔斧的"整顿"工作。 从解决老大难单位徐州铁路局开始,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铁路运输面貌改观,煤炭工业恢复发展,钢铁扭转欠产局面,整个工交战线发生显著变化,安定团结和促进生产再一次呈现出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势态。 全国工业总产值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四十七点四,全国财政收入完成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四十三,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有了良好的第一阶段开局,从7月起,文艺、军队、教育、科技、地方、农业等第二阶段整顿先后展开。 树大招风,在前面两个阶段的整顿工作中,出色卓越的成绩足以证明叶剑英推荐邓小平的英明,毛泽东对此大为称赞,却招来了另外一些人的嫉妒。 这些人对邓小平、叶剑英的仇视与日俱增,只等发起下一步反击的良机,并且,他们已经找到了一个绝佳的盟友。 年老体衰、叶帅受累 毛远新是毛泽东牺牲的弟弟毛泽民的儿子,在毛泽东生命晚期,他担任毛泽东和政治局之间的"联络员",深得毛泽东的信任。毛远新多次下到基层,和群众交往颇多。 不久之后,在各种对邓小平不满势力的推动之下,邓小平的地位再次岌岌可危。 叶剑英对于邓小平的处境看得清清楚楚,他十分不愿意失去这位在短短两年间,就配合得如此亲密无间的战友: 前两年,在叶剑英和邓小平联手指挥下,取得一场西沙自卫反击大捷,夺回不少越占岛礁。 在"整顿"运动中,叶剑英把自己曾经担任的总参谋长职务交给邓小平,共同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传达毛泽东对某些人的批判,对全军二十几个大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配备。 邓小平本人也已经看到眼下的政治危机,但他自从恢复工作以来,就已经下定了不怕再次被打倒的决心。 不过,只要叶剑英在台上执掌中央军委,保不住日后又能通过自己的军队系统,为邓小平再次铺路。 反对势力想到了一条"绝妙"的计策:叶剑英已经79岁,染上一些大病小疾是再正常不过了。 此时的毛泽东重病缠身,时日无多,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核实身边人的小道消息。 1976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通知说:"经伟大领袖毛主席提议…在叶剑英同志生病期间,由陈锡联同志负责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 文件中没有改变叶剑英手中任何权力,仅仅是针对年事已高的叶剑英临时作出了替代工作的安排,这说明毛泽东对于叶剑英的信任,并没有发生别人所希望的动摇。叶帅仍然得以留在中共权力核心,等待风云变色。 陈锡联是出身于邓小平担任政委的二野三兵团司令员,担任过沈阳军区司令员,和担任沈阳军区政委的毛远新关系良好,后来在八大军区对调中,转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这个任命,也是可以保证各方都能接受的上上之选。 陈锡联在毛泽东逝世之后,果断站在历史和人民的一边,但是对于接下来的复杂局面,他就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了。 他审时度势,觉得还是只有叶剑英元帅,有足够的威望收拾大局,于是等叶帅身体复元,把军权又交还给了叶帅。 恢复健康的叶剑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结下深厚情谊的战友邓小平。 在1976年10月8日的中央会议上,叶剑英:"小平同志具有治党治国的丰富经验,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人才,毛主席和周总理曾多次赞扬过他。党内军内多数同志和全国人民都强烈要求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我们应该尽快请他出来。" 并安排邓小平住进西山疗养。在叶帅一句"凡是我看的文件,都要送给小平同志,让他看,熟悉情况。"的招呼下,此时已经被撤销一切职务的邓小平的案头又多了叶帅办公室送来的文件。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易通网
2025-05-01
2025-05-01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