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幸福家族 http://www.tjxfjz.com 这个男生瞒着父母读了16年的高中,参加了13次高考,多次考上了985、211大学。 吉林大学、中国政法、重庆大学,这些在普通人眼里望尘莫及的名校,他根本就瞧不上。 他叫唐尚珺,今年34岁,和他差不多年龄的同学,早已工作,结婚甚至是生子。而他还是一名高三复读生。 看着墙上挂着的横幅:眼泪不是我们的答案,拼搏才是我们的选择。 这似乎是他唯一的信仰,一遍遍地在白板上写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这是一所分数仅次于清华北大的名校,他的目标很专一,从初中到高中再到现在一直都是为了它奋斗,为了能考上中科大,唐尚珺复读了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13个年头。 出生在贫困家庭的他,从小就认定了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90年代初,唐尚珺出生在广西的一个小山村,加上唐尚珺一共有5个兄弟姐妹,唐尚珺在家排行老五,一开始唐尚珺的父亲是乡里的一名中学老师,那时的计划生育太严格,规定的教师只能生一个小孩,因为超生严重,所以父亲就被学校开除了。 父亲没了工作,家庭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差,一家人只能靠种甘蔗为生。 2009年是唐尚珺第一次参加高考,只考了372分,这个分数连当时的三本线都没有达到,父母觉得能读技校已经很不错了,唐尚珺的父亲将唐尚珺送去了附近的一所技工学校。他很不甘心,便瞒着父母拿着他们卖甘蔗换来的大学学费,进了复读班,果然复读了以后,进步很大。 第二次高考就超过了三本线的几十分,但三本的学费太贵了,他决定再次复读。 第三次高考,成绩还不错,超过了二本线,但分数却选不了好的学校。 第四次是唐尚珺离大学校园最近的一次,分数过了二本线好多分,终于可以上一所好一点的二本,但因为志愿没填好,和名牌大学擦肩而过。 第五次,也就是这一次,唐尚珺终于上了一本线,他高兴地报了北京的一所大学,但遗憾的是没有被录取。 转眼春节将至,在家人的眼里这应该是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为了不穿帮,他决定回家过年,这也是他这几年来第一次回家。 既然已经工作了,自然没有空着手回家过年的道理,唐尚珺拿着所剩不多的钱,去超市买了一些年货,接着又去了银行换了几张崭新的纸币。 推开生锈的铁门,唐尚珺看到了人黄骨瘦的母亲。 饭桌上母亲开始唠叨起来,没错就是那个永远避不开的话题:快三十岁了,是时候娶老婆了。唐尚珺只能支支吾吾的应付,不知道该怎么向父母解释自己还在读高三,根本就没有时间找女朋友。 他和父母说大学毕业以后,南宁的一家电脑厂将他招进厂里工作,一个月1600,包住不包吃。 将早早准备好的五百块钱给了母亲,甚至还咬牙给小孩们发压岁钱。 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唐尚珺也给自己倒上了一碗酒,和几年不见的堂哥推杯换盏,仿佛在那一瞬间自己真的是一个已经工作的男人。 堂哥以他的工作经历,开始向唐尚珺疯狂输出大道理,他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只好默默地点头表示赞同。 这一晚他喝了很多的酒,也第一次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产生了质疑。 在过年的那几天,他帮家里干了最重的活。 正月初七,唐尚珺就急慌慌地说要回去上班了,坐上了返校的客车,又开始了他的复读之路。 虽然一直在念书,但他并不是完全没有经济来源,学校对他这样的复读生,不仅不收学费,而且还有补贴。超过一本线的每个月给300,每超出一分多给两块五,所以他一个月能拿到400块钱的补助。 在经过了紧张的几个月后,他再一次地迎来了高考。 高考结束后,学生们高兴地发泄着,毕业晚会上所有人都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一对地下恋也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秀恩爱。 他也起了兴致,为大家弹唱了一首情歌。 燥热的宿舍里,他忐忑地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听到了结果。 562分。 他很失望,苦笑地捂上了脸。 要是600分该多好啊! 虽然这个分数也不差,但对于唐尚珺的目标来说太遥远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高考结束后,唐尚珺没有了生活费补贴,他决定利用暑假的时间找份工作挣点生活费。 两个月后,唐尚珺挣了2000块钱,这是他一年的生活费。在公交车上,他接到了西南政法大学的电话,可唐尚珺想都没想直接一口回绝了,决定继续复读。 但这次不去二中了,去一中。因为一中的补贴好一点。 一年以后,他收到了吉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因为调剂的专业不好,他仍然选择了继续复读。 2016年,他参加了第八次高考,这一次他考得非常理想,他以625分的高分,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 看着录取通知书,唐尚珺的脸上并无喜色。 他的语文老师怕他又不去上,就开始苦口婆心地劝他,虽然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嘉,但其实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这一次老师的话起了作用,他放下了梦寐以求的中科大,拿着录取通知书忐忑地回到了家。 并向家人坦白了这几年的谎言,但母亲并没有责怪他,反而高兴地大笑起来,哪有父母不盼望着孩子有出息呢,虽然家里不富裕,但一定会全力支持的。 并告诉他不要担心,专心读书,不要想着你爸爸。 原来在前不久,唐尚珺的父亲被查出了肺癌晚期,他带着录取通知书来到了医院。因为癌细胞扩散到了皮肤表面,他的嘴角不断地开裂,溃烂出血。 当唐尚珺将通知书拿到父亲的面前时,陪护的哥哥姐姐也只是瞟了一眼,他们都装着心事,眼泪都哭干了。根本没有心情再去管其他的事,更不会在乎他考了什么大学。 父亲知道后表示:虽然瞒了我很多年,但是他的那种毅力还是值得敬佩的,感觉很自豪。 这一刻或许他也终于明白,考上什么大学并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家人。 于是就带着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父母,去一趟北京看看,让他们看一看北京天安门、爬一爬长城、尝一尝北京烤鸭、逛一逛以后将要上学的地方。 开学后,唐尚珺办理了助学贷款,顺利进入了中国政法大学,与此同时父亲也开始进行了全身化疗。 本以为他高考故事终于结束,可没想到上了大学之后,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所高中的招生广告,有两万块钱的复读费。 为了筹集父亲的医药费,他毅然决然的从中国政法大学退学,他选择来这里复读,这里的复读条件很好,如果考上清华还能获得60万的奖励。 但这2万块钱并没有留住父亲的生命。 随着父亲的去世,唐尚珺也因为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状态不佳发挥失常,这一年只考了570分。也有人说这一年,他和复读班的一个姑娘谈起了恋爱,这一年他已经28岁了,也早就到了恋爱的年龄,这一场恋爱成为了他成绩下滑的因素。 面对这样的打击,唐尚珺一时之间接受不了,别说清华了,就连中国政法都回不去了。 怎么办?继续读吧! 唐尚珺又回到了复读的“舒适区”,既是逃避也是为了赚钱。 其实在唐尚珺的背后,有一条鼓励复读生的邪恶产业链。 多年来,国家级各个地方教育部门多次明令禁止复读生侵占正常考生的教育资源,但实际上,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复读班。 因为不仅可以靠找低分复读生创造高额的收入,还能借高分学生提高重本率,吸引更多的生源,何乐而不为。 高考复读对于他们来说本来就是一门生意,像唐尚珺这种复读生就是机构刷出来漂亮数据的棋子。早在几年前唐尚珺就发现了这个商机,和机构实现双赢。 2018年参加第9次高考,考了619分,不管是清华,还是中科大的分数线都够不到。 2019年第十次高考,成绩十分优异,考了646分被重庆大学录取,但是依旧选择了放弃。 2020年619分依旧选择了复读。 2021年他只考了519分,距离他最好的成绩相差了50多分,被广西大学土木专业录取。 他的名字也被推上了互联网,被更多人关注,当然少不了质疑和谩骂:“深陷复读泥潭的中年人”。 但他并没有受网友的影响,还是拒绝广西大学,继续选择了复读。 最开始是一个18岁的少年,想去北京看看。后来他越来越上瘾,输得也越来越惨。 如今2022年的高考成绩也已经陆续出炉,不知道34岁的他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人说他考了703分,早被清华大学录取,也有人说成绩一年不如一年,只考了518分。 但具体考了多少分,也就有当事人最清楚。 如果今年的成绩不理想,他是否还会再一次选择复读? 青春早该散场,他却困在了高三,直到中年。 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十几年前墙上的横幅。 十几年后他的微博个签早已换成了,未在适当的年纪做该做的事,非执意为之,只后知后觉。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易通网
2025-05-01
2025-05-01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